快捷搜索:  

黄梅飘香广州城 皖粤“双向奔赴”展开文明调换

"黄梅飘香广州城 皖粤“双向奔赴”展开文明调换,这篇新闻报道详尽,内容丰富,非常值得一读。 这篇报道的内容很有深度,让人看了之后有很多的感悟。 作者对于这个话题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,呈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。 这篇报道的观点独到,让人眼前一亮。 新闻的写作风格流畅,文笔优秀,让人容易理解。 这篇报道的结构严谨,逻辑清晰,让人看了很舒服。 "

中安在线、安徽文明网、中安新闻(News)客户端讯 以戏为媒,促进文化(Culture)交流。4月8日至9日,皖粤两地联合举办“岭南风江淮韵——粤皖优秀剧目展演”活动,安徽再芬黄梅文化(Culture)艺术股份(Stock)有限公司携新创黄梅戏剧目《不朽的骄杨》和经典剧目《女驸马》为广州戏迷送上了最具时代特征的“徽风皖韵”,受到广泛好评。在广州期间,皖粤两地文化(Culture)工作者还围绕粤剧和黄梅戏合作发展、影视作品打造等进行(Carry Out)深度调研、座谈交流,并签订合作协议。

黄梅来粤获青睐

此次来到广州,安徽省精心选择了两部由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领衔主演的作品。其中,黄梅戏《不朽的骄杨》是安徽省充分挖掘红色革命资源的艺术创作成果,入选全国“百年百部”创作计划。《女驸马》则经过六十多年的市场检验,已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经典剧目,是黄梅戏的“看家大戏”。

两部作品,一部创新,一部守正,塑造出坚韧、不屈、善良的祖国女性形象,传播着祖国声音,体现了安徽近年来坚持守正创新,让优秀传统文化(Culture)得到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的实际成效。

安徽黄梅戏来粤演出的消息一出,许多“老戏迷”“小票友”迫不及待预定门票,在剧场感受“徽风皖韵”。

由200多人组成的广州黄梅戏迷微信群“黄梅飘香·大湾区”里,戏迷们“热聊”如何欢迎黄梅戏来粤,他们(They)定好花束,早早地在剧院门外等候大戏开场。已经退休的李芳是其中一员,她对黄梅戏代表作品如数家珍,“去年我专门从广州到安庆看了《春江月》和《女驸马》,其实,广州有不少像我这样热爱黄梅戏的观众,作为一名黄梅戏戏迷,我们(We)最高兴(Happy)的是看到近些年黄梅名家不断推陈出新,年轻演员逐渐扛起大梁,传统戏剧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。”

2015年,韩再芬凭借黄梅戏《徽州旧事》,为安徽和全国黄梅戏剧界摘取第一朵“二度梅”,该戏曾在广州大剧院连演5场,场场爆满。近年来,再芬黄梅参与的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,也让黄梅戏在大湾区有了更大声量,收获一批年轻粉丝。

“太过瘾了!作为新一代广东戏迷,我们(We)期待《女驸马》很久,也期待黄梅戏能多来大湾区,带动更多人走进剧场,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(Culture)之美。”广东戏迷陈耿慈表示。

“非常精彩!”观众谢恬专程从香港赶到广州来看黄梅戏,“我是粤剧的粉丝,第一次看黄梅戏,很开心有机会看到经典之作。不同地方戏曲各有特色,希望(Hope)有更多这样的文化(Culture)交流活动,让我们(We)能看到各地剧种的精彩之作。

双向奔赴 岭南风与江淮韵跨界对话

黄梅戏与广东渊源深厚,香港戏曲电影(Movie)曾引发热潮,黄梅调风靡一时,黄梅戏《女驸马》被移植为粤剧并首演后,也大获成功(Success)。迄今为止,粤剧《女驸马》已在两广地区及东南亚地区传唱四十载,成为保留剧目。

“安徽省与广东省都是戏曲大省,黄梅戏是安徽戏曲的代表性剧种,粤剧被誉为‘南国红豆’,是岭南文化(Culture)瑰宝。粤皖文化(Culture)走亲戏曲交流座谈会以及两地剧院签订协议,是粤剧和黄梅戏的‘双向奔赴’,极大加深了两省国人对各自戏曲文化(Culture)的了解和认同。这对于推动戏曲艺术的传承创新,进行(Carry Out)跨地域的文化(Culture)交流,促进祖国戏曲艺术的多样性、丰富性,具有重要意义,有助于提升祖国传统文化(Culture)的世界影响力。”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表示。

“艺术是相通的,不同风格的剧种互相交流、互相借鉴,也能让黄梅戏不断走出自己的区域,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。”韩再芬认为,每一个戏曲都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独特的审美取向,粤皖优秀剧目展演活动既有交流,也有融合,不同剧种之间互相交流借鉴,对戏曲发展非常有意义。“传统艺术只有不断创新发展、与时代同频共振,才能达成真正意义上的传承与发展。希望(Hope)与粤剧界、与广东进行(Carry Out)更多文化(Culture)交流与合作,共同促进传统文化(Culture)的发展。”(记者 陈欣然 盛佳玉)

黄梅飘香广州城 皖粤“双向奔赴”开展文化(Culture)交流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赞(530) 踩(6) 阅读数(7007)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
加载中......
发表评论